师傅的“矿工博物馆”终于在去年末开馆了。
开馆那天,来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离退休或者休班在家的矿工,足足有700多人。这些人是通过过去同一个掌子面的老同事、老朋友和我们这帮徒弟们一传十,十传百,在开馆那天从四面八方聚来的。
师傅的家在一楼,还有一层地下室,地下室面积有九十多平方米,“矿工博物馆”就建在这个地下室里。拢共有五个展区:矿工劳保用品、矿工采煤工具、矿工食品(班中餐)、矿工的眼睛(矿灯)和矿工荣誉等其它用品展区。
望着房间各个展区内的帽斗、工作服、矿灯、刨锛、斧头、手锯、铁锹、饭盒、铝勺、开资证、工资条、奖状、荣誉证书、甚至送水用的都已经瘪陷了的塑料桶……一件件熟悉的展品,仿佛过去发生的一切就在眼前,好多老矿工禁不住内心的激动,手扶着展品老泪纵横。师傅建“矿工博物馆”的想法源于8年前。
他退休后,与师娘在外散步时,在农村老家看到一位农民在自己的村子里开办了一家“农具博物馆”。于是,他便萌生了开办“矿工博物馆”的想法。
两年后,他回到矿山,看到有的退休矿工在家愁眉苦脸,无所事事;有的蹲在大超市里闲扯,有的干脆就变成了儿女们的“志愿保姆”,这更加坚定了他办“矿工博物馆”的决心。
于是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,每天吃完早饭,就兴高采烈地开着三轮车走出小区,直到天黑才回家。
车上都是一些过去矿工使用过的旧东西。比如工作服、帽斗、矿靴以及矿灯等,然后堆在楼单元门一旁。
师娘就埋怨他:“退休后在家待着得了,再不然帮我做做家务,你每天出去捡这些‘破烂儿’,建啥‘矿工博物馆’啊!”师傅却不以为然,对师娘的话置之不理,依然每天早出晚归捡“破烂儿”。
师傅还动员其他退休后待着没事干的矿工们帮他收“破烂儿”。当然不是白帮的。每次老矿工们给他收了“破烂儿”,要么给盒烟钱,要么到街头的小酒馆里喝两盅。
当有些人听说了师傅的想法后,积极支持,纷纷拿出自己家的“老物件儿”送给师傅。
当然,也有例外。有一次,师傅听说一位已故的老矿工是一位曾去过北京参加过“国庆”典礼的劳动模范。他便找到老矿工的儿子打听老矿工的遗物。当老矿工的儿子得知师傅的用意后,竟然索以高价。虽经反复磋商软磨硬泡,最后仍以5200元的价格收购了老矿工的劳动模范证书、毛泽东主席签字发出的邀请函和老矿工与朱德总司令握手的照片。为了这事,气得师娘半个月没有给他好脸色看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五年漫长的准备,师傅收集到的物品多达5011件。好多老矿工自愿义务当讲解员和保安。
有人问师傅:“建‘矿工博物馆’既没有名也没有利,你图稀啥?”师傅笑着说:“我这么大岁数了,还要名和利有啥用?我就是想让后代子孙,记住他们的前辈们在煤矿是怎样工作、生活的。”